組織重整之於我的棒喝

進這公司將近七年,第一次遇到這麼大規模的組織重整,想多少紀錄一下自己的想法,在迎接可能的變動之前,作為未來對比的之後。

中型公司的組織重整,層出不窮的新聞和傳言,弄得內部外部都風風雨雨,每個人見面時的招呼問候語變成:「你們開獎沒?」從一開始的老樣子「媒體比我們先知道」,到後來,各種的日期、切割、瓜分、重塑,重組…前前後後將近一個月的這段日子,每一天都不容易,每一天都難熬。

隸屬於一個重整範疇的部門,這裡沒有一個人敢說「這次重整與我無關」,被問候頂多只能笑笑說:「可能還沒輪到我。」

在反覆咀嚼所有可以得到的消息後,我終究回到了原點,就是現階段的我(員工),基本上什麼事情也不能做,除了按照日常安排,讓既有的工作運轉下去之外,身為一個受雇者,面對大局真的什麼也不能做。

我在思考的是,這次的組織重整,是不是重新逼迫大家去想一些什麼?例如,「我到底想從事什麼工作?」「我在這個部門可以創造什麼被利用的價值,讓主管會選擇留下我?」「我本身有什麼能力,即使換了部門也依然可以用上?可以被當成即戰力?」

每次我朝著「塑造自己被利用的價值」方向去想時,總會浮現有人曾經說過我是「well-trained」的評論,這形容詞曾經困擾我好一陣子,覺得難道自己腦袋僵化了嗎?成為老闆眼中的乖乖牌、好用的員工,是否就喪失了創造力,或是反思能力?

後來覺得那是誤入一個牛角尖了,「well-trained」這個形容詞,其實真正負責的人還是自己,所以,我應該是要「成為一個對自己來說 well-trained 的人」,換言之,應該要成為隨時有能力符合自己期望的人,嗯,我果然很正面思考。

回到組織重整,在大公司待久了,其實日子是安逸的,不像創業公司,在成功之前,這個月可能要煩惱下個月的薪水在哪裡、真正的客戶在哪裡、使用者的需求有沒有打到,然後想著產品到底有沒有機會成功?有沒有打入市場的那一天,那一天會不會很遠。

說穿了,大公司對生活來說相對安穩,但安逸的生活沒辦法強健心志,類似公務員的生活平淡少了起伏,根據工作內容差異,也不一定有坐雲霄飛車的刺激感逼著心臟要變大顆。但每一種生活風險都是選擇和機會成本,有得必有失,有失必有得,所以在此不論述選擇大公司、小公司、創業團隊的優缺點,畢竟這篇文章不是要討論這個。

但心志的堅強與否,卻會在這次的組織重整被體現無疑。組織重整毫無疑問是「資源重新調度(或清算)」,在這些分割與挑選中,部門或個人的軟實力、硬實力,會被高層與主管赤裸裸的攤開檢視,但高層與主管的檢視和基層員工其實無實質關係,至少我們不大能知道細節,個人呢,反而會在這次組織重整裡,「被迫」誠實的審視自己。

「誠實的審視自己」是我覺得這次組織重整,對於基層員工來說最重要的意義。

當然一定有些人,我想應該是好習慣的少數(也可能是我自己太懶了想像大家也這麼懶),會在日常裡維持著盤點、審視、更新自己的習慣,我也有想過這麼做,比方說每半年更新一次 LinkedIn,再更新一次紙本中英文履歷,並與所有認識的 head hunter 保持良好關係…但這真的是想像比現實美好,身在維持表面和平穩定的大公司,很難不慢慢變成鴕鳥,把頭埋進舒適的洞裡,假裝世界上的變動與我無關。

趁此機會,組織重整逼著大家面對現實。

重整過程很悶、很煩躁,計算名額與列名單聽起來都是可怕的事情,我幾乎以為我們公司內部造了幾艘諾亞方舟。接著苦苦數饅頭等開獎/放榜也很難受,會開始懷疑自己現在正在做的工作是否該繼續投入,會不會接下來就馬上換部門換工作了?或甚至沒有工作了?換部門以後我的 credit 還有用嗎?我現有的能力是不是能符合任何交給我的新工作?假如這公司沒有我可以待的位置了,外面的市場還有我的機會嗎?好久沒聯絡的 head hunter 怎麼聽到新聞沒跟我聯繫?是不是我過了市場的保存期限?好久沒做更多進修,現在果然來不及了嗎?

這些都是確認部門位在重整震央後,初期我自己的感想。

說實話都是機會成本,在此就不要論述生活和工作的平衡與選擇,這可以談很久,簡單的小感想就是,生活是要營造的,但工作也會是一輩子的。這次重整,逼我重新思考了很多事情,很幸運也有遇到橄欖枝,但對我自己的深刻收穫,卻是一次狠狠的鞭策。

終究的,以不知道幾倍速快速發展的科技浪潮裡,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,沒有人可以懶散。

Comments

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

【2023 應用心理學與實務研討會】AI 都不 AI 了 - 由 AI 生成到 AI 思維-生成藝術的創意空間(李怡志)

【2023 應用心理學與實務研討會】AI 都不 AI 了 - 由 AI 生成到 AI 思維-ChatGPT 的解析與挑戰(陳縕儂)

ProductTank Taipei #12 - 大型組織的產品管理與協作